【我不】之二。吃。

 
大家都喜歡美食,不過對我而言,選擇餐館的條件是服務態度第一,其次才是口味。
 
我可以理解遠近馳名的老店大剌剌掛起「週末公休」的跩勁,畢竟人家有把週末人潮錢朝往外推的豪氣。這種店,我還是會光顧的。令我列入拒絕往來戶的,是收了服務費卻毫無服務可言,提供餐點卻不提供衛生保證,犯了錯誤卻指責顧客或置若罔聞的態度。只要有過一次不愉快的經驗,很抱歉,我就不會再光顧了,除非大家聚餐或其他迫不得已的狀況之外。
 
 
 
先說最近的一件。
 
上星期六,和幾個香港同學聚餐,席間他們提及最近在Cupertino新開了一家百老匯茶餐廳,口味還不錯。我想既然是香港人推薦,應該去嚐嚐看。當晚,我與小鴨二人就前往百老匯吃晚餐。
 
剛停好車,就看見餐廳門口門庭若市,我暗想,果真來對了。拿了號碼牌後大約等了二十分鐘,終於輪到我們就坐。因為在等的時候就看過菜單,所以很快點好了菜,我點了叉燒撈麵和港式奶茶,小鴨點了焗烤。因為鴨沒點飲料,服務生還特別問他要不要水。至此感覺都很不錯:服務生笑容可掬,動作迅速,餐廳也很明亮整潔。
 
我點的東西很快就上了,跟我想的叉燒撈麵有點差距,口味也有點淡,不過和其他餐廳的叉燒撈麵比起來,是最接近我心目中的叉燒撈麵了(我心目中叉燒撈麵的形象,是建立在大學時代「有錢真好」這家店的基礎上,無所謂道不道地,純粹個人觀感)。奶茶的紅茶味比較重,和台式的奶茶奶味重有區別,珍珠有點爛,不過口感還不錯。因為很餓了,等會兒還要買菜,我決定先開動,不過還是很有義氣的分了一些給鴨。
 
麵吃完了,奶茶也喝完了,焗烤還是不見蹤影。「可能焗烤要花久一點吧。等一下囉。」
 
這一等,等了半個小時,隔壁桌比我們晚到的客人都吃完離開,新客人也坐定點完菜了;期間服務生來回匆忙,好幾次叫人都沒叫到。終於,被我們攔截到一個。
 
「不好意思,我們焗烤點了半小時還沒來,可不可以請你看一下怎麼回事?」來人訕訕的答應會幫我們催一下廚房。然後就像石沉大海,音訊全無。
 
過了十分鐘,我們終於又攔截到另一個服務生:「不好意思,我們焗烤點了四十分鐘還沒來,可不可以請你催一下廚房?」同樣的,他答應我們會催一下廚房,然後又石沉大海,音訊全無。
 
於是我找了經理過來,跟他描述我們的狀況:我們點的焗烤已經過了一個小時都沒來了。(是的,找到經理時,已經過了一個小時。) 隔壁桌的客人已經開吃了,此時肚餓心中火,鴨的火氣已經是一觸即發:「我們點了一個小時了,其他的菜都已經上完了也吃完了,焗烤到底什麼時候才會好呢?」經理說廚房已經在做了,稍後就會來,一付無可奈何的樣子。我奈著性子告訴他:「那可以給我們兩杯水嗎?」是的,從我們進來到現在,沒有人送水來─雖然一開始服務生還特別問我們要不要水……
 
終於,在等了一個小時又二十分鐘之後,在我快要把知道的笑話講完快壓不住小鴨的火氣的時候,焗烤上桌了。坦白講,很─普─通─,重點是,它不是焗烤!看起來是義大利麵蓋上豬排和魚排,淋上義大利麵醬和起司,應該不需要花上這麼久的時間吧?就算是從我們第一次催的時候開始做,也不需要等這麼久吧?很明顯的,服務生並沒有轉達我們的反應給廚房。除此之外,經理知道之後,也沒有善加處理,連水都沒有一杯,未免太過輕率了吧?整體而言給我的感覺是,反正我也不差你一個客人,反正有這麼多人在等,你就自便吧!所以,我們也很自便的,沒有留小費。
 
這是我學到的。從最早的忍氣吞聲,到後來據理力爭,已經演化到可以見怪不怪不動怒,反正你沒服務我就不給服務費,你不稀罕我也不光顧,反應無效也無所謂,有機會一定會填顧客評鑑讓其他人知道這些店的惡劣風評。
 
從此百老匯就上了我的黑名單。後來跟同事談起,才發現大家也都有不好的經驗。一個是帶小孩去上中文學校,順路去吃,點完菜順便交代「我趕時間,能不能請你快點」時,被服務生直接拒絕:「做菜是廚房的事,我沒辦法給你保證。」一個是跟服務生要東西要了幾次,可能服務生煩了,送來東西的時候都是用摔的。我聽了很訝異,因為這家餐廳才新開幕不到一個月而已。我同事說的好,因為服務態度差,客人就不願給小費,因為小費少,服務生心情惡劣,態度就更差了。
 
這家餐館其實還算好。我碰過最惡劣的,是已經關門多年的江南小廚,不給小費還會追出來要。
 
坦白說這家的菜不錯,而且離學校又近,所以很多我的同學都是這裡的常客。小小一家店,外場就是老闆娘一人包辦,廚房老闆料理;老闆娘嗓門大但還不失親切,料理也很道地。
 
記憶深刻的那一天,我和其他三個同學去江南小廚吃晚飯。我們五點多就到了,算是當晚第一桌客人。因為兩個同學吃素,所以我們點了素黃雀、素什錦和其他兩道葷菜(隔了這麼多年,我都還記得,真的是記憶深刻啊)。談笑間,第一道素什錦上了,我嚐了一口,皺起眉頭─花椰菜是酸的。我低聲詢問旁邊的同學:「你會不會覺得這道菜有點怪怪的啊?」
 
她嚐了一口,也放下筷子:「酸酸的,的確很怪。」在和其他兩個人確認之後,我們把老闆娘找來,很委婉的告訴她,菜好像有點問題。
 
她一口回駁:「不可能!這菜是我們今天才買的,很新鮮的。」
 
我們請她自己嚐嚐。她吃了之後嘟嘟嚷嚷的說,本來就是這樣,沒有問題呀!我們面面相覷。
 
我鼓起勇氣,又吃了一口,還是覺得怪怪的─那種酸味,不是醋,是壞掉的味道。於是我們堅持換菜。老闆娘嘗試說服我們不成,老大不高興的問我們要換什麼菜。
 
換菜之後,凡是上菜端盤子換茶水,老闆娘都是用摔的,大概覺得我們是『澳客』吧。同桌比較年長的一位女生看不過去,柔聲對老闆娘說:「老闆娘,我們都是老客人了,無緣無故我們幹麻要說你的菜有問題呢?我們也是好心提醒你,不希望其他客人吃到,因為平常你們的菜一向都很好的。」老闆娘才收斂一點,不過臉一直都是臭著的。直到另一桌客人來,她才又扮起笑臉,巧的是,這桌客人正是我們的同學。我們趁機向他們打招呼,順便告訴他們剛剛發生的事。
 
那一頓飯,是我來美國後第一次覺得吃飯是多痛苦的一件事。不過因為當時還在忍氣吞聲階段,當下只立下決心,決不再光顧這家店。
 
不知隔了多久,某天路經這家店,發現已經換了招牌易了主。不過這件事情,倒是在我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學習到「顧客永遠是對的」並不總是每個服務業的宗旨。
 
(待續)
 
 
張貼在 記仇 | 11 則迴響

【我不】之一。用。

 

我不用WellsFargo。
 
來美國第一天,除了搬進宿舍、買民生必需品之外,最重要的一件事是銀行開戶。
我選擇了WellsFargo,主要原因是方便─它是唯一在校園中有分行的銀行(另一個是學校的Credit Union,但是除了學校之外其他地方都無法領款)。事實證明,這家銀行除了地利之外,真的乏善可陳。
 
還不到一個星期,我就在銀行吵了一架。
 
起因是我發現戶頭少了一百多塊錢。因為是新帳戶,我還沒有online banking,臨時的提款卡也無法查詢明細,於是我進入行庫,尋求協助。服務我的是一位微胖的中年女士,一頭短金髮,態度十分慵懶。我向她說明我對帳戶餘額有疑問,希望能查詢明細,她立刻對我說:「我們不提供這項服務,妳必須自己去用ATM。」
 
我向她解釋,我的是臨時提款卡,無法查詢,她兩手一攤:「那妳得打customer service。」
 
我不明白,我人都在這裡了,為什麼要打customer service?我拿出我的護照、銀行帳本跟我自己的記帳簿,委婉的向她說明我的處境和疑慮,她還是一付愛理不理的樣子。我真的怒了,堅持一定要看到明細才願意走。
 
就在僵持十分鐘後,她終於不情不願的敲進我的帳號,讓我看了明細。原來是一筆買書的退款還沒有進帳。我這才安心。
 
其實這只是一件小事,我不明白的是,在沒有身分確認的疑慮之下,為何她要拒絕服務呢?我自認開始的態度都很客氣友善,我是來解決問題,又不是來吵架的,何況對她而言,只是敲兩個鍵,她的態度卻好像我要她打開金庫奉送我兩條金塊一樣不情願。
 
後來和其他亞洲學生談起,才知道這位女士正是這個分行的經理,她對於亞洲人不友善的態度是行之有年了;具體原因不明,但拼湊起大家的經驗,大概可以推論這位女士有種族歧視的嫌疑。我問其他人,難道沒有人跟總公司反應過嗎?大家的回答是,算了啦,何必花時間等在customer service的熱線上。
 
因為這樣的態度,這位女士就在她經理的位子上安安穩穩的坐著,繼續荼毒每年新進的亞洲學生。至於這些老人們,能避則避,這位女士也樂得清閒。
 
 
 
一開始我只是不爽而已,但是接下來的事,讓我真正見識到這家銀行的誇張。
 
我鄰居是香港來的新生,來的時候沒有帶很多現金在身上,於是學費就必須等待香港來的匯款。理論上應該一個星期就會匯到,實際上她跟香港的銀行也確認錢已經匯出,但是問了WellsFargo好幾次,客服總是跟她說還在作業中。過了三個星期,錢還是沒匯到,但她赫然發現戶頭少了100多塊的「手續費」─沒錯,正是匯款的手續費!
 
匯款本尊都還不知道在哪,手續費就先扣下來了。更扯的是,當她向銀行再次查詢匯款進度的時候,客服告訴她,「沒有這筆匯款process的紀錄」,也就是說,香港的銀行早早把錢匯出來了,WellsFargo也收到了,扣了手續費,但是這筆匯款卻不翼而飛!
 
我不知道這其中她究竟打了多少電話、花了多少力氣,總之在兩個月後,她終於成功的取消這筆匯款,重新匯入帳戶。至於那筆手續費,她吵了更久之後,銀行終於還給了她。
 
離開家獨立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出門在外,除了朋友,經濟算是很大的一項依靠。在發生過這些事後,我對於這家銀行一點安全感都沒有,感覺上好像把錢放在別人的口袋裡,不僅存提款要看人臉色,還要小心錢莫名其妙就短少了。不過當時我沒有車,又初出茅廬,還是忍氣吞聲用了它三年,只是在第二年新生入學的時候大力鼓吹學弟妹不要用WellsFargo,出了一口鳥氣。
 
 
畢業的時候,我毅然決然的關閉WellsFargo的帳戶。服務我的小姐照例詢問我為何要關閉帳戶,我老實的告訴她:「因為你們銀行的服務太差了,讓我很失望。」然後期待她的官方說詞。
 
令我訝異的是,她居然對我理解的笑笑:「我知道啊。我自己都不用WellsFargo。」我下巴差點掉下來。
 
哀哀,連自己人都不用的銀行,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
張貼在 記仇 | 6 則迴響

【我不】寫在前面

 
來美國之前,我是一個蠻怕事的人,凡事但求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受了委屈,能忍則忍,打落牙和血吞也不輕易跟別人動氣。主要的原因,也是事事都有大人做靠山,有人出頭,我根本不懂得如何跟別人吵架。
 
來美之後,才發現獨立生活的最大課題,就是如何為自己爭取權益。
 
剛來第一個星期,生活和語言都還沒適應,就跟銀行的經理吵了一架,原因是他拒絕提供服務。後來從其他亞洲學生口中得知,很多人都受過她的氣,她對亞洲學生的態度一向輕慢,毫無服務可言。問題是,她還是安安穩穩的作她的經理,為什麼呢?因為大部分的亞洲人都不會向公司抗議或反映。一是因為亞洲人對使用英語的自卑感作祟,一是由於文化使然。
 
之後還陸陸續續發生了一些事,讓我明白,曾經以為「得饒人處且饒人」的美德,息事寧人的心態,其實是犧牲自己權益的真正劊子手;「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其實是自己甘心先成為魚肉,別人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刀俎。
 
所以我學會不沉默。對於種族歧視,不公平的待遇,差勁的服務,我學會立刻反應。有沒有效是一回事,起碼我不希望建立一般人對亞洲人好欺負的印象。對於反應無效的商家,我採取的態度是抵制。我不會強迫其他人跟進,我只是讓其他人知道,以後要去,不用找我。因為我無法忍受花錢買罪受的感覺。
 
以下開始。
 
 
 
張貼在 記仇 | 4 則迴響

開心時沉默。悲傷喧嘩。

 
一直以來都有人說,我的文字很憂鬱。
認識我的人,看了我的文字,會懷疑我是不是有雙重人格。
看了我的文字,才認識我的人,會訝異我本人和印象中大異其趣。
(最經典的,大概是小電卡兒和小波的「180公分聲音低沉的帥哥」,笑)
 
過年的時候,好友T說我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我大笑,當作恭維,畢竟前一句是「少年不識愁滋味」,以我的年紀,還能被當作少年,是好事。
 
其實文字只是一種習慣罷了。從小開始,我的寫作習慣就是開心時沉默,悲傷喧嘩。所以在人前,我總是微笑的,而在文字上,我總是略帶哀傷。對於耍憂鬱的指控,我也只能一笑置之了。
 
張貼在 私房話 | 5 則迴響

訪。

天氣  在行事曆的十二月  夾上一張夏天
循陌生的街巷  尋熟悉的笑臉
 
茂密的樹林層層疊疊
失序的門牌危危顛顛
越是追尋  越是遠離
左 右 右 左 左 右 右 左

右 左 右 右 左 右 左 左
左 右 左 左 右 左 左 右
左?                         右?
一路撿起自己的腳印
汗濕又風乾的街  環遊迷宮的城市
 
但憑一紙號碼  斷了線索
問路問人問山問天
路躲著我 叉口捉迷藏
不斷回到原地  重複迴圈
 
將要放棄。轉身。驚見
路的盡頭
是妳。笑靨如花。
 
 
張貼在 訪舊 | 1 則迴響

世界末日。

 
H剛完成了一篇小說,拿給我看。開頭是這樣的:
 
「西元2013年4月28日,世界末日降臨。」
 
「為什麼是2013年4月28日?」我說。「為什麼不選一些特別的日子,像是666或者999之類的。」
 
「你殺蟑螂的時候會挑日子嗎?」H問。
張貼在 殘念 | 發表留言

偶像。後花痴季節。

 
 
去年﹐辦公室裡括起了超人旋風。
 
看完「Superman Returns」的女同事們,對於影片評價一致都是「劇情一般,但男主角爆帥」,其中T更是為了男主角再去看了一次IMAX的版本。另一頭的layout"中年婦女協會"則是迷韓劇迷到徹底瘋狂的地步﹐除了網上限購韓劇﹐海報之外﹐辦公室裡更張貼了全開勇樣海報 (天可憐見﹐他老公的照片一張都沒出現過)﹐回台灣時還特地過境韓國去買Rain的馬克杯 (別問我為什麼要特地去韓國買),手機上的吊飾也是她的「男朋友」Rain……我恍如回到國中班上小組人馬集體蹺課的追星時代。可是現在的我們﹐可都是年屆(逾?)不惑(註一)的上班女郎們呢。
 
最近的熱門人物﹐變成了吳尊﹐花痴主角則是從小到大跟我一起長大的*姐。(為保護當事人﹐姓名採馬賽克處理) 雖然說小學開始我就深受她喜愛小虎隊的荼毒–除了必須忍受每天18小時的歌曲轟炸﹐與巨幅海報的刺激之外﹐最可怕的還是她說到偶像乖乖虎時的花痴表情(可以這樣讓人閃了又閃﹐閃了又閃嗎)。現在雖然分隔兩地﹐在電話裡還是可以看見她閃爍著九大行星的眼睛:「吳尊真的好帥喔~…(以下刪除五百字關於吳尊的討論)」誰叫我當初怕她一個人住無聊,推薦她看線上撥出的台灣偶像劇呢,自作孽不可活。
 
這種現象,我戲稱為「後花痴季節」。
 
 
不過不要說別人了,我自己從小學開始喜歡優客李林,也作過不少荒唐事。小學時放學趕公車回家看五點四十五的歡唱列車,就為了聽「認錯」和「JUST FOR YOU」;國中的時候和同學去簽唱會,從西門町的淘兒追到頂好的淘兒,就為了多拿一份簽名;國三模擬考前三天背著老師(註二)跑去聽「五星點將演唱會」。這些都還好。上次回台灣收拾舊物的時候,我整理國中蒐集的剪報,除了優客李林和眾美女明星的圖片報導(註三)之外,居然發現兩封「點將唱片公司」的信。打開來看,發現是李驥給我的回信!天啊,我完全忘記有這回事了,我居然曾經寄信給我的偶像,而且內容還極其愚蠢,一封是我向他們請教怎麼唱歌和作詞作曲(我國中的時候很迷音樂創作),另一封則是向他們報告我要去考保送考的事(天知道我那時在想什麼)。
 
高中以後,可能是因為轉型成憤青,偶像崇拜的情節減輕很多,頂多是大學時聽見林志炫來活大表演興奮了一整天,勉強還算的上是偶像崇拜的少女心情,其他時間,用來面對課業感情和人際關係的複雜課題都不夠用了,哪裡還有閒情去追星。
 
如今年紀老大不小了,卻發現身邊的熟女們又紛紛投入追星的行列,熱烈狀況不亞於國高中的少女們,照理說這個年紀的我們,早已不再抱著言情小說落淚相信只要有愛就能戰勝一切的浪漫情懷(註四),也不再有那種「長大了我要嫁給劉德華」的青春夢想(註五),我其實很好奇,她們是抱著怎樣的心情去喜歡偶像的呢?
 
與其猜測,不如親身體驗。於是我就在YOUTUBE上任選了幾個偶像劇,認真的K完了。實驗結果,證明偶像劇的確有驚人的影響力。以下是實驗紀錄:
看完「戀愛革命」之後我喜歡上藤木直人,加上「西洋古董洋果子店」和「秀逗小護士」大約半年;
看完「薔薇之戀」之後我喜歡上鄭元暢,加上「惡作劇之吻」大約維持三個月;
因為林依晨的關係,找了「愛情合約」來看,又喜歡上賀軍翔,加上「惡魔在身邊」和「我們結婚吧」大概也維持了三個月;
還是因為林依晨,看了「東方茱麗葉」,覺得吳尊很好看,發現他是飛輪海的一員,接著看「終極一班」,喜歡上飛輪海。
 
實驗結果發現,我有驚人的花痴潛力,「見一個愛一個,見兩個愛一雙」,這是我從小到大沒有發現過的,甚至是和我本性背道而馳的;仔細想想,正是因為到了這個年紀,對於偶像沒有幻想,不會把「崇拜」和「愛慕」的感覺重疊,所以這種喜歡毫不費力。如果年輕十歲,也許還會為「忠誠」和「背叛」的感覺掙扎吧。
 
其實不管在什麼年紀,作了人妻或媽媽,甚至奶奶,女人的心裡永遠都同時住著不同年紀的自己,有年幼的天真,年少的羞澀,成年的嫵媚,成熟的母性,和年老的睿智。我想,這種「後花痴」算是一種出口,在柴米油鹽、事業家庭之外,熟女們還能夠懷抱自己的夢中情人,微笑入眠。
能夠單純的喜歡一個人﹐也是一種幸福吧。
 
好了,以上報告完畢,我要繼續去看我的「花樣少年少女」了。
 
 
 
註一:我們這群除了我以外,大概都是媽媽級的人物。
註二:我跟爸媽報備過了,他們都知道也同意,因為他們一向都很信任我安排自己的生活,可是被老師知道就死定了。
註三:本人素無不良嗜好,只是自小酷愛蒐集美女圖,所以蒐集的剪報裡除了我的偶像優客李林之外,還有關之琳、周慧敏、趙雅芝等美女的圖片。
註四:哀哀如我,好像也從來沒經歷過這一段時期,可說是少年老成啊。
註五:媽媽級的人物,老公小孩都有了,還要去嫁給誰?
註六:這一篇寫了超過半年的時間,記下了整個實驗前後的心情轉變,提醒自己,以後不要對自己的小孩迷戀偶像嗤之以鼻。
 
 
張貼在 私房話 | 6 則迴響

Version

There are so many versions for the same story.
Everyone tells the story as if he is the victim – even the perpetrator does.
The fact is that there is not only one truth when feelings involve.
If no one believes my version, I just burry it like the secret of King’s dunkey ears.
There is no need to suffer or feel hurt because of lack of audience.
It is just a story about my past which will not stumble my future.
張貼在 私房話 | 1 則迴響

Pray for Gloria

Dear Lord,
Please look after her while her delivering. Please let Alex come back safe and in time.
And please keep Gloria, Alex and their baby under your bless.
I am begging you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God bless.
張貼在 私房話 | 1 則迴響

Scar in the heart

If I had the chance to go back to the past, I might handle the situation differently.
But I was too angry to think. I just reacted promptly to protect my beloved. Therefore the situation turned out ugly.
 
I could sensed that others thought I overreacted. The feelings of not being understood hurt me even more than the reality and sorrowness. This wound brought hatred in life. Although time heals the injury but pain remains. The unbearable, unforgettable and unforgivable memories tangled my heart as a scar. The scar in my heart is a curse that never allows love.
 
….so, if I had the chance to go back to the past, will I handle the situation differently?
張貼在 殘念 | 3 則迴響